跳到主要內容

花巷迷離

       
花市的營業時間和交通於我實在太不親和!
因著連假得空,老公在家照顧女兒,兒子針眼告急,方有機會「一親芳澤」。
先從盆花區逛起,碰巧近日親子共讀的繪本是「How do flowers grow?」母子倆尋寶似的,努力辨識植物,每找出一株便欣喜若狂。尤其是兒子:「原來它就是……」水靈的雙眼再搭配略提高的語氣,好奇心使我們的人生饒富興味。
        自知不擅園藝,轉而逛起切花區。應景的康乃馨自是身價非凡,唯有當女兒時捨得為母親花費。母逝多年,我成為母親,反倒實際起來。倒是那淡紫玫瑰,不停誘引,左右來回猶豫著。想起「一束鮮花」那篇課文,我可不想為一束花折騰自己勞動,眼下最令我開心的正是偷閒來賞花,可不能本末倒置!
        我們為許多不知名的花讚嘆著:那形態、那飽和的顏色、那氣味、那朝氣蓬勃……莎士比亞說過:玫瑰不叫玫瑰,依然芬芳。此言不假,即使不知其名姓,仍不改我對這些花的喜愛。依稀想起黃春明的「等待一朵花的名字」。突然覺得,為什麼一樣從土裡長、用水灌溉的,卻有價格高低之別呢?我們依循著怎樣的價值觀判斷?
        切花區地毯式的逛完後,母子回到其中一攤商前,決定問問那把潔白而帶著獨特淡雅香氣的花。原以為是茶花,雖然有幾朵有些凋萎泛黃仍無損我們對它的喜愛,兒子覺得它帶一點柚香。老闆說它叫「玉堂春」,結完帳後我們滿足的拎著它,迫不及待的上網搜尋,竟然是「梔子花」。是兒時老師在課堂上分享「心靈雞湯」裡其中一篇文章所提到的「梔子花」。在此之前,梔子花一直活在我的想像中,並未刻意尋找,卻始終記得。花語是:永恆的愛、一生守候和喜悅。據說在國外多用來裝飾婚禮、製成捧花。此刻我卻認為對象換作是母親對孩子也不違和。
        回家後忙著修剪、插瓶,分別擺設於客廳、洗手台、廚房,那股淡雅香氛陣陣撲鼻,伴隨深夜屋外傳入的蟲蛙鳴叫聲,彷彿回到記憶中的鄉間,令我感動隨之又充滿感慨。懷念越深越寂寞,也許再無法走回曾經,且讓這股幽香造一場溫馨的夢吧!醒來縱使物換星移,值得一生守候的,還在,還在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讀書心得] 自慢: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

最近重讀此書。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358431 書中講的是何飛鵬先生的工作觀。 當然,每個人的工作觀念不同, 我把我認為不錯的想法記錄下來, 1. 奧妙藏在基本中: No Magic, Only Basic. 不論是自己的體會,或是看到身邊同事,基本功真的很重要。 2. 尋找自慢絕活,自慢指的是自己認為最拿手的技能。 尋找一種工作能力的獨特性,讓自己比較不容易被取代。 3. 工作成就定律: 態度。 4. 第一時間,勇敢面對。 5. 追根究底的專業精神,探索工作、生活的每一個細節。 在目前的工作環境中,看到某個同事對細節的仔細程度,讓我非常佩服。 自己還需要在這方面努力。 6. 想清楚,寫下來,說出來。 不論是工作上的想法,或是生活上的夢想, 寫下來之後,如果有機會討論,就會更探究執行的細節。 7. 准時是經營的原點。 時間是每個人要面對的最大敵人。 8. 選擇進入公司,就全力投入,工作才會愉快,有成就感。 9. 全力投入,拿別人的薪水,學自己的本事。 10. 對老板Over Deliver,做到比老板要求更多,自己則可以學到更多。 或許,在工作上不如意的時候,換個不同的想法, 能夠激勵自己,繼續堅持下去。

[讀書心得]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

這本書是是在逛誠品的時候先翻閱,之後買回來細讀的。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39767 摘要 作者認為台灣從未開發, 經過繁榮,然後現在漸漸的走下坡。 最重要的是個人和國家都要找到定位,邁步向前。 1. 青年的定位 因為科技進展速度快,需要在教育上著手應變。 目前傳統教育傳授的知識在未來很難應用在工作上,應該參考北歐國家作法。 作者認為Minerva School提供的課程最為理想 https://www.minerva.kgi.edu/ 2. 台灣的定位 作者提到我們受到美國的影響較多,很多政策會參考美國的作法。 但台灣的背景比較像北歐小國,所以應該學習北歐國家的定位和生存方式。 然後發展觀光中,"感動"才是觀光可以長久經營的重點。 書中也提到幾個不同觀光經營方式,例如台東可以讓老人養老,也可以做為SOHO之類的小型公司長駐,或是發展轉運中心,目標是讓世界走進台灣, 3. 地方的定位 作者列舉了幾個地方,例如池上,如何發展地方特色和文化。 找到地方本身的特色,才能永續發展。 書中也提到的幾個環境相關的議題。 4. 宗教的定位 作者藉由自己接觸一些國內宗教大師的過程和經驗, 期許我們找到精神文化的支持和依靠,然後能從內心改變,尋求愛與善。 心得 不難理解作者的苦心要提醒我們,台灣已經從繁榮的階段往下坡走 。 但是困難的是,少數個人的改變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, 或許是我的想法比較悲觀,目前我不認為看過此書的人可以做什麼特別的改變。 拿教育來說,台灣經過幾次教改,但教學內容和方式是否有很大的改變? 參考北歐國家的作法是一個之前沒有深入思考的方向,因為主流媒體的報導以美國居多, 然而,真的要改變時,家長能夠接受什麼樣的改變? 書中最後的觀點對我來說有點形而上,太高有點摸不著。 如果我們自己的定位都找不到,會想到推廣和平嗎? 相關連結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-XokieSQkg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op6Dp37qP8

PMI ACP 考試準備 -2017

考試目的 在專案管理上,採用Waterfall方式管理軟體專案遇到不少挫折。 之前就已經有接觸Scrum,也實際使用在專案上,但對於整體的敏捷概念不算是透徹的了解, 因此藉由考取證照的準備過程來加強自己在Agile觀念上的進展與熟悉。 準備過程 先在Udemy, https://www.udemy.com/,尋找ACP 考試準備課程, 一方面取得所需的Contact Hours,另一方面利用上課的過程了解考試的方向。 上完線上課程後,雖然大致了解Agile Manifesto以及Agile Principles, 但是對於很多細節,線上課程並沒有太多的解說。 於是想到之前考PMP時買的書,從Amazon找同一家出版社RMC Publications, 然後找到這本PMI-ACP準備教材。 利用過年休假期間,將這本書讀過兩次,然後做完書內的練習題, 再到書本提供的線上練習題(難度和內容非常接近真實試題)測試成果。 把練習過程沒有清楚理解的部份複習過後,就安排考試了。 心得 考試的題型和PMP類似,以情境題居多,所以重要的是要熟悉Agile  Principles。 RMC這本書解說的很詳細,也有一些作者在實務上的看法。 對我而言,經由考試過程,把一些之前不懂的觀念補齊, 然後進一步思考如何活用相關的知識,是取得證照之外的一大收獲。 建議從事軟體轉案管理的經理人,可以利用這張證照的準備過程充實自己。 補充 取得Contact Hours的課程也可以用來申報PMP PDU。 董大偉老師有幾篇文章解說敏捷開發,內容不難理解。 http://studyhost.blogspot.tw/2017/02/the-devops-journey-index.html